从2003年设立第一批预研基金(B类)开始,章慧老师的项目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项目结题时获得了极大好评,评审专家一致建议项目应该得到后续滚动支持,在原有的研究工作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探索,继续取得更大的成绩。因此,于2006年章慧老师又获得了科技创新项目(2、科学仪器研制与开发)的滚动资助(项目名称"CD光谱仪新功能开发��新颖荧光CD光谱研究",资助金额4.5万元。),在章老师严谨的工作态度、孜孜不倦的研究精神努力下,结合其他经费的投入,现有项目研究进展十分顺利,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同行的肯定。
(1)、2001年厦门大学化学系的龙腊生课题组发现了两例Cu(II)配位聚合物合成中的手性对称性破缺(CSB)现象,当时迫切需要对这两类手性产物进行固体CD光谱表征,与章慧老师合作进行的该研究在厦门大学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的支持下随之展开。这一持续了近七年的细致研究表明:通过加入氨水微调体系的pH可以对产物的同手性(homochirality)进行化学调控,最近"Angew. Chem. Int. Ed., 2007, 46: 8475-8479"以VIP文章"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by chemically manipulating statistical fluctuation in crystallization"的形式报道了厦大化学系师生们刻苦钻研、精诚协作的这一重要研究成果。对该文,美国化学工程新闻(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 Science & Technology, October 29, 2007, 85(44): 30)给予了高度评价。最近赵玉芬院士课题组将固体CD方法用于五配位磷酰化氨基酸的立体化学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2)2005年11月在全国配位化学会议上作过口头报告之后,章慧课题组的CD光谱分析技术被同行认可,前来咨询、学习与交流的人员逐年增加。目前已有包括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湖南大学、中科院福建物构所和研究生院等知名重点院校和研究所的同行,其中既有来自中科院院士吴新涛、洪茂椿、郑兰荪、赵玉芬、高松等课题组的人员,也有无机化学界的知名教授,如严纯华(北大)、卜显和(南开)、陈小明(中大)、曹荣、郭国聪、杨国昱(物构所)、于吉红(吉大)等。
(3)章慧老师在全国高校率先开展了让厦门大学化学系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认识和应用CD光谱仪的涉及配位立体化学前沿研究的设计性新综合化学实验,并且连续多年在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和医学院药学系为师生们开设认识手性配合物、手性对称性破缺和普及应用CD光谱实验技术的学术讲座,极大地激发了年轻学生学习和掌握手性技术的热情和兴趣。此外,她还安排工程技术人员参加CD光谱实验技术的学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7月即将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由章慧教授编写的研究生教材《配位化学-原理与应用》中,圆二色光谱的原理与应用(包括固体CD光谱)成为其中第6章的内容;有关CD光谱的数个综合化学实验也被她编入先后出版的两部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综合化学实验》中。
(4)章慧老师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开放合作、乐于助人的品格,这种品格增进了她与同行的交流,也为她赢得了同行的敬重和友谊。2008年3月底,章慧老师提出组织人员赴北京高校参观学习仪器专管公用经验的建议,在获得学院同意后先赴北京安排相关事宜。当时适逢北京各高校化学系人员为大型学术会议奔忙,但是当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高松院士、清华大学生命有机磷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艳梅教授等听说由章慧教授带队前来时,立刻组织部分实验室的主要管理人以PPT形式进行详细介绍,并抽出时间亲自接待和安排实验室参观。此次访问,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的何裕建教授也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和帮助。谈话中了解到,此次访问是章慧教授与高松院士、何裕建教授的首次见面,而此前章慧教授给予的热心帮助和远程交流合作已给他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章慧老师是一位潜心钻研、经验丰富的仪器负责人。她认为使用仪器不但要会用,还要尽可能地开发仪器的功能和应用、提高大型先进仪器的使用水平。
我们希望学校有更多的像章慧这样对我校的现有贵重仪器设备进行多方面的功能开发,提高使用效率和效益的老师。我们也希望学校有更多的专项经费用于资助像章慧这样实实在在想做好仪器功能开发的老师,以一点点的经费支持,培育出一批管好、用好并能带动整个教学科研水平,扩大学校学术影响力的仪器专家、学者。
厦门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办公室
二00八年七月二日